寻根铸魂 赓续文化传承——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活动纪实

寻根铸魂 赓续文化传承——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活动纪实

时间: 2025-08-19 10:4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寻访中华根脉 逐梦民族复兴。8月11日,来自陕港澳50余名青年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共同触碰中华历史文脉,开启为期五天的“寻根访祖之旅”。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中,交流营的营员们和黄帝陵基金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的领导一起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陕港澳青年研学交流营的营员们和主办方领导一起,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物局、黄帝陵基金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陕西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等协办。旨在搭建陕港澳青年交流的桥梁,通过共同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传承文明根脉,加深三地青年对国家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与发展认同,引导青年朋友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携手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围绕“寻访中华根脉 追梦民族复兴”主题,陕港澳青年“寻根访祖之旅”研学交流营的足迹从黄帝陵的古柏浓荫延伸至延安的窑洞灯火,从陈炉古镇的千年窑火绵延至炎帝陵的晨钟暮鼓,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与文脉中,共同触摸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

寻根祭祖 凝聚家国情怀 

启程第一天,研学交流营来到黄陵县,在黄帝陵前,陈嘉豪作为代表站在祭台前诵读祭文。袅袅香火中,青年代表向黄帝陵敬献花蓝。三地青年垂首而立。祭文声回荡在苍松翠柏之间,仿佛跨越千年,与先祖对话。

澳门镜平学校中学部教导处主任陈嘉豪代表港澳青年诵读祭文

香烟缭绕中,“炎黄子孙”不再只是称谓,而是一种流淌在骨血里的归属与敬畏。这一刻,华夏根脉在心头清晰可触。

陕港澳交流营代表在轩辕㾄前合影留念

奔赴红色圣地 感悟初心使命

8月12日,晨雾未散,宝塔山若隐若现。研学交流营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一件件承载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展品,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和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研学交流营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

展柜内,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引得青年们纷纷感慨。那件深蓝色的粗布上,大小不一的补丁如同拼贴画,记录着烽火岁月的艰辛。

营员们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前,来自陕港澳的青年们围坐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员讲述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穿过“幸福渠”,来到枣园革命旧址,透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段光辉的历史篇章。

中央大礼堂前,陕港澳的青年们聆听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夜幕降临,延安1938广场的红歌合唱将活动推向高潮。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青年们跟随表演者一起扭起了秧歌。随后上演的红秀《延安 延安》以沉浸式舞台重现了“革命青年到延安”的壮阔图景,舞台上演员们奔赴光明的身影与营员们的面庞在光影中交叠,信仰点燃的青春正在重塑山河。

延安1938广场,陕港澳的青年们沉浸式体验“革命青年到延安”

站在延安这片革命圣地,陕港澳青年们深受触动。到了延安,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他们前仆后继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突然明白,我们这代年轻人,也该把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了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聆听历史回响 赓续文化传承

8月13日下午,研学交流营一行来到铜川陈炉古镇,脚下的小路嵌满碎瓷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满地星辰。讲解员介绍:“这里的制瓷历史可追溯至1400余年前的北周时期。每走一步都踩着历史呢!”

在制陶作坊内,营员们体验拉胚

古镇深处的制陶作坊里,窑火正旺。在师傅的引导下,原本混沌的泥团渐渐升起弧度。铜川陈炉古镇的炉火、耀州窑的陶瓷,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与绵延。行走其中,“何以中国”的答案逐渐清晰,文化自信在心中愈发澎湃。

营员们体验画瓷

营员张智皓写下“港澳台一家亲”

画瓷环节更是考验耐心。来自香港的温静在碗面上画下一株株嫩芽,张智皓则写下“港澳台一家亲”的字样。他说:“此次同行的陕港澳伙伴,虽成长环境不同,却因共同的根脉紧密相连。我们交流分享,增进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中华儿女一家亲’的内涵。”

在为期五天的行程里,研学交流营还先后走进耀州窑博物馆、宝鸡西府老街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耀州窑博物馆,他们感受千年制瓷技艺;漫步宝鸡西府老街,在擀面皮、马勺脸谱的非遗工坊里,粤语与关中方言碰撞出别样韵味;驻足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前,“宅兹中国”的铭文透过玻璃展柜映入眼帘时,来自澳门镜平学校中学部教导处主任陈嘉豪轻声读出了“中国”二字。


陕港澳青年们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和炎帝陵

从黄帝陵到红色圣地,从红色圣地再到博物馆。随着行程接近尾声,研学交流营走进炎帝祠和炎帝陵,感受中华儿女一家亲的真正内涵。站在炎帝像前,青年们感悟道:“原来我们的故事,早在五千年前就已开始书写。”

“这次参观让我明白,寻根不仅是寻找家族和自身的起源,更是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在参观结束后,陕西省青联特邀澳区委员陈子锋说道,未来,他将在陕西所学转化为“爱国爱澳”行动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引导青年朋友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同根同祖,华夏共祭。五天很短,短到还没来得及细品每一处风景;但情谊很长,长到足以让“同根”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当三地青年相聚于此,文化认同的种子已深植心田。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激励更多青年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传播者,让民族根脉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huangdiling2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