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根脉·血脉

山脉·根脉·血脉

时间: 2019-11-20 10:4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生活在黄陵,总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骄傲——我们是守陵儿女。

“陵”,即坐落于县城东侧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人以谒陵而居,业以守陵而兴”,是小城人的一种虔诚信仰、一种生存状态和亘古不变的守望。

信步桥山,仰望苍翠繁茂的古柏,抚摸遒劲挺拔的树杆,吮吸古柏阵阵清香,手捧密匝匝的柏叶碎柄,合着袅娜的香火味道和悠扬钟声,时光在这里有意慢了下来,容我们在走走停停间,一读再读这些经过风、沐过雨、目睹过华夏民族数千年荣辱兴衰和繁荣昌盛的古柏。

想来,五千多年前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栽种第一棵柏树时,埋进泥土的不仅仅是一颗树种,更是对子民深深的爱和对中华民族殷殷的盼。如今这棵黄帝手植柏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地傲立于轩辕庙院,似乎时刻都在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的根就在这里,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桥山之上郁郁葱葱的古柏群是千百年来由当地百姓和护陵人、谒陵人在清明节追思先祖而逐年栽植的。中国人历来有清明植树的传统,古书《岁时百问》中对此评述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其实,古人在清明节植树,不仅缘于阳光明媚、春雨飞洒使树种的存活率更高,更是以种树的形式抚慰心中对逝者的思念,寄托对生者的希望。

桥山古柏群总面积3000余亩,拥有古柏8.6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余株,是迄今发现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是黄帝陵最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最珍贵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也是极其珍贵的特殊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活化石”。

“惟水有源,惟木有本,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而后,两棵,三棵,四棵……到如今的八万余棵古柏,每一棵都是一段史海钩沉,每一棵都是一段家国情怀;每一棵都有一段风云岁月,每一棵都有一段魂牵梦绕,犹如散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颗颗珍珠,熠熠生辉。

汉武挂甲柏

文献记载,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宋仁宗赵祯降旨命坊州地方官员,发动黎民百姓在桥山种植柏树,当年栽种1413棵,并抽调3户人家,免除一切徭役赋税,专职在桥山植树护林,这是有记载以来,官方指派最早的一批专职护林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知名人士以及社会团体等在清明祭祖活动结束后,均会在黄帝陵前栽植纪念树。

龙角柏

就像歌中唱的一样: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而今这些绝大部分已是参天的古柏皆枝枝相连,叶叶相接,那深埋在泥土里的根须更是盘根错节不分你我,似乎要将中华5000多年的血脉之情紧紧地融在一起!

千里跋涉,只为心香一瓣。从国台办、国侨办、陕西省委统战部、省海外联谊会、团省委先后发起的“炎黄子孙林”、“侨心林”、“同心林”“思源林”,到黄帝陵首届“中秋祈福圆梦节”推出的“中华圆梦林”,包括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何厚铧,全球华人形象大使成龙,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中华文化民主党主席许佑宇等众多名人政要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华人、港澳台同胞也不远万里来到黄帝陵,在桥山种下“连根树”,都成为一种凝聚民族精神的符号。

香港威哥餐饮集团董事长梁诚威先生更是在2009年捐款在桥山植下一棵树后,又先后多次发起“我为黄陵植棵树”活动,组织香港同胞前来黄帝陵植树。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前来黄帝陵寻根溯源。毫无疑问,桥山的柏树数量将会逐年递增。正如梁诚威先生所言:一株柏树并不起眼,但它就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无论遭遇怎样的风霜雨雪,都会扎根大地,郁郁葱葱。

今日的桥山沮水环绕,山丰土厚,绿意葱茏,树影婆娑,这里的每一木、每一草、每一阶、每一碑,都记载着华夏文明的兴起和繁盛。无论是跋山涉水而来的谒陵人,还是世代聚居的守陵儿女,在拾阶朝圣追思先祖或是在挥锹培土扶苗浇水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共同的感受:根在,吾便心安!

2017年,中华文化促进会推出“圣土传递全球,心声回归神州”系列活动,那一捧捧载满炎黄子孙朝圣的脚印的“黄帝陵圣土”,让海外游子的情感有所寄托,心不再飘泊。而海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对先祖以及子孙后代的祝福之音,温暖地回应了: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这里!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赵鑫珊说过这样一段话:“根,是物化的历史记忆,是积淀的精神渴求。无论一个人还是一座城,不知来路的失忆,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用心抚摸桥山古柏,已不单单是一种祭祖仪式,更是全球华人聚魂、凝心的寻根之举,是根脉相连的华夏儿女对祖国繁荣昌盛,天下大同的美好期许!

留住我们的根,让血脉再相连,是数代华夏儿女在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后,依然秉承和坚守的精神信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huangdiling2024@163.com